同窗论道
  • 参加“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实操培训儒学文化中级班”感受三(叶靖华)

    参加“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实操培训儒学文化中级班”感受三——从《学记》出发,找回教育的本真在庐学习的这几天,让我们再次体验了学生的状态,完全脱离了喧嚣、浮躁的自我,留下的只有简单、奋进、真实的自我。在这里我们从《学记》出发,体味教学相长;在这里我们有国学陪伴,穿越时空,与圣贤对话;在这里有最美的相遇,感受生活的真、善、美!古代君王都认识到想要教化人民,培养良好的风俗,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站在三尺讲台,更应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感觉自身的责任重大,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我们花园的花朵,

  • 参加“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实操培训儒学文化中级班”感受二(叶靖华)

    参加培训的这两天,天公作美,润红的娇阳为蓝天增添了一抹色彩。在“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实操培训儒学文化中级班”我们紧张而充实,忙碌而快乐!我们因文化而相遇,因国学而结缘。虽然相识短暂,但大家在这里真诚相待、互帮互助、共同进步。今天班级项燕同学生病了,学校的徐老师、权老师嘘寒问暖、悉心照顾,用自己的言行体现了儒家的“善”,让整个家庭暖意融融,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,温暖我们的心窝;亦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,滋润我们的心灵。

  • 参加“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实操培训儒学文化中级班”感受一(叶靖华)

    参加“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实操培训儒学文化中级班”感受一---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提升核心素养 岁末,踏着冬日暖阳,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,裹挟着地域文化的芬芳来到合肥。古老而又现代的庐州城因此变得更有生机,愈加厚重。天地之大美悉数绽放,研修之大门一并开启。当我们静静坐在教室里的时候,我们的角色已悄然改变。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,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,此刻我们都只有一个名字:学生。当无谓的繁务填满生活的每个空间时,渴望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可以读读书,养养心,现在机会来了!当工作的挑战掏空所有的积蓄时,奢望能与圣

  • 中国古代的姓、氏、名、字、号

    中国古代的姓、氏、名、字、号 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,要想与之沟通,总要问“您贵姓?”“您尊姓大名?”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,公布人事安排,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,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、作者为多人时,排顺序往往是“以姓氏笔划为序”。那么什么是姓氏?姓、氏是一样的,还是不同的?名又是怎么回事?我们在看古书,、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,又有字、号的情况,有时还不止一个号,不同的场合,有不同称呼。这又是怎么回事。 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,主要讲一讲姓、氏、名、字、号的历史由来及演

  • 学校里的国学经典课程到底应该怎么上之思考【安徽•徐伟】

    安徽省校园国学推进工作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,在全省各地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后,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进入到国学课程每周单列课时、国学教材统一采购的实验阶段,更有部分学校已经设立了专职的国学教师,局面可喜。但是,通过去年“真经典”活动至今的本省几次校园国学课程展示与交流活动来看,国学课程的传授急需规范与引领,遗憾的是:我们无从借鉴也无从模仿,借鉴台湾还是借鉴山东?借鉴古代私塾还是借鉴现代小古诗和小古文课堂?作为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授权的COSE中华传统文化教师/讲师资格认证合肥传承中心,一个负责合肥市和安徽

  • 我自豪,我是中华传统文化高级讲师【安徽•吴福雷】

    我自豪,我是中华传统文化高级讲师!有一种遇见,是天南海北,却不约而同;是素昧平生,却不期而遇;是非亲非故,却肝胆相照;是性情各异,却惺惺相惜。人海茫茫,世事沧桑,这样的遇见是那样的偶然;国学大美,心之所向,这样的遇见又是那样的必然!心的模样即是国学的模样,国学的质地就是心的质地。我们用一样的模样和质地,演绎着跨越千年的文化传奇和精神遇见。在这里,我们遇见先哲,遇见知音,遇见美德,遇见执着,遇见梦想;我们遇见“语贤”,遇见“真经典”,遇见孔为峰,遇见段心仪,遇见郭淑新,遇见一样的灵魂,遇见不一样的

  • 跟孔子学做老师--学习感悟【界首•刘军】

    跟孔子学做老师界首市第一小学 刘军参加COSE中华传统文化讲师认证安徽首届儒学文化高级班培训,我收获颇丰,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孔为峰老师、段心仪老师关于《论语》的解读。孔子被中国人尊为“至圣先师”“万世师表”。他的言行,被他的学生编成《论语》一书,流传于世。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影响很大。宋朝宰相赵普曾有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之说。1988年,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会议中的宣言中说: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,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找智慧。”《论语》被称为“东方的圣经”,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。(《论语&#1

  • 学后忆【阜阳•张得升】

    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:贤哉,回也!一箪食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明朝儒学泰斗宋濂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感叹到:心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!千年一线,是什么让真正的儒者在住的不好,吃的不好,穿的不好,出行只有芒鞋竹杖的情况依然乐呢?此次合肥学习我找到了答案,给我答案的是来自台湾的段心怡老师。在儒学高级班的开学典礼上,我冒冒失失地坐在了第一排,紧挨着我坐的就是段心怡老师。初见段老师,我就被她的笑容感动了,那是一种亲切自然而灿烂的笑容。段老师总是谦虚的笑,偶尔低头合掌

  • 学习感悟--见贤思齐【蒙城•丁颖】

    见贤思齐蒙城二小 丁颖第一次集训参加cose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认证儒学文化高级班,源于得知报名这个班的成员阵容太过豪华,有我的偶像——徽派语文的领衔人、一身都是国学味儿的吴福雷老师,有我“朗诵坊”的群友王丽、朱建华、时丹丹,还有我历次培训、比赛的同学、战友洪胜、李文、单云、施金泉,以及参加各种活动认识的徐伟、张睿、周鹏、唐晓俐、李继勇、陆常波、贾成刚、王立平、刘军、权聪良、刘彬彬……这些人,个个都“身怀绝技”,让我心向往之。可因为身在不同的地方,见个面并不容易,有的甚至只是在网上熟悉,却连样子也不清

  • 道不远人,远人不道----儒学文化高级班学习心得【张琼•裕安】

    道不远人,远人不道----儒学文化高级班学习心得张琼(裕安区)唐代诗人顾况在《行路难》中有这样一句诗:“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”佛教指灌输智慧,使人彻底觉悟。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。在这里,我想借用这句诗来形容这次参加儒学文化高级班的体会:“岂知业界有儒学,能使身心皆澄明”。借用的有些牵强,语言表述也未必准确,但足以表达参与这次学习活动自己受到的震撼与启示。在听段欣仪教授的讲座时,她的文化积淀诚服着我们,她的热情感染着我们。可面对她期待互动时那热情的目光,我的内心是惭愧的,因为自

  • 高山仰止做君子---读《论语》浅思【寿县•刘霞】

    高山仰止做君子--读《论语》浅思寿县实验小学 刘霞《论语》含情传千古 中华古诗文以其独特魅力备受世人瞩目,《论语》是其中精品之一。全书共有20篇,学而、为政、里仁、公冶长等篇最为著名。“父母在不远游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”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“道不同,不相谋一句又一句点亮生命的金玉良言,从《论语》含情脉脉地走出来,在黑夜,在松林,拥抱着世界,温暖每一颗热爱生活而又有些许迷茫的心。 修身齐家觅孔子读《论语》,不仅可以让我从中觅得修身、齐家的孔门秘传,更让我在书中认识了疏朗率性、明知其不可而为之

  • 因明而行 因明而止【宁国•贾成刚】

    4月21日,乘车去安徽寿县,参加22日、23日在那里进行的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职业在线学习中心COSE合肥传承中心儒学文化高级班的第二次培训。在车上有空闲,便翻阅《大学》,一遍下来,头脑里竟游离出两个字:明、止。当时对这个两个字也没多想,当晚和一位教育界的前辈用微信聊天时提了一下,也没细想。22日,台湾段心仪老师为我们讲了一天的课,整整一天,她激情澎湃,滔滔不绝,我受益匪浅,关于“明”“止”二字,我想到了“明”而“止”。早晨6点,发所悟给段老师,下午三点半段老师回复:“贾老师的体会深刻而广阔,勤学深思,令人

  • 采撷经典气自华【寿县•李景宏】

    四月份,我有幸成为“COSE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讲师认证儒学文化安徽省首届高级班”中的一员。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这个班级可以说汇集了全省小学语文教育界的“大咖“:有徽派语文的掌门人,有全国劳模,有省教坛新星,有特级教师,有来自市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,更有来自全省各个名校的校长们……平时能在网上听他们的讲座已荣幸之至,更何况成为他们的同学乎?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恰遇百年之不遇的机会,唯有学习,才是人间正道!本次学习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,线下主要利用双休日集中学习,线上是利用课余时间

  • 学习日记

    儒家的多面性

  • 行走在国学传承的路上——合肥儒学文化高培班后记【阜阳•周鹏】

    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周鹏一、求学之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一直情有独钟。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习时,在老师们的引领下,曾学过“四书”“五经”等有关国学经典的课程,但许多当年熟读成诵的篇章佳句随着时过境迁、大都遗忘。每念于此,怅然若失之感总是挥之不去……今年上半年,偶然看到COSE中华传统文化儒学文化高级讲师班的招生简章,怦然心动,有种“众里寻他千百度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的欣喜,就毫不犹豫地联系报名事宜并果断报了名。“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不菲的学费和忙里抽身的旅途挡不住众多寻

  • 道,始于心,成于行【无为•唐翠花】

    4月,春光明媚,山花烂漫,正是一年踏青游玩之佳时。我却背着行囊穿行于合肥与无为两座城市之间,启动我的儒学文化学习之旅。序一个偶然的机会,得知安徽省第一批儒学文化高级班即将开班,心中窃喜。从未正式学习过儒学,从未系统地接触过国学经典,我这样一个“儒盲”,真的希望能好好坐在课堂,认真聆听大师的教学。我喜滋滋地跟领导汇报,因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国学经典,我也是主要工作人员。然而,学校领导出于种种考虑,没有同意我的学习申请。我深感遗憾,却也能理解,领导也有领导的难处。这没能阻止我的学习劲头。对于儒学文化的

  • 儒生“三境”与学儒“三态”【安徽•吴福雷】

    荀子为了说明理想的儒家形象,在《儒效篇》中将儒生分为“俗儒”、“雅儒”和“大儒”三个类别,或者说是三种境界。他对“俗儒”作了非常形象的勾画:“逢衣浅带,解果其冠,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,缪学杂举,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,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;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,然而不知恶;其言议谈说已无异于墨子矣,然而明不能别;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;得委积足以掩其口,则扬扬如也;随其长子,事其便辟,举其上客,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”。“俗儒”徒有儒之形,却无儒之实,心口不一,言行各异,高喊儒道,却只是淆乱视听

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
seo seo